新竹拔节 ,“诺诺”有声
——记温州市钱瑞华名师工作室第16次活动
时维九月,序在金秋。如果说秋之美在于蓄势而勃发,那么教育之美亦是每次教学回望中的初心而发。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2024年9月24号,温州市钱瑞华名师工作室以及下沉结对班的成员们联合市直新教师们进行新教师常规课堂“听、评、研”活动,共同聆听彼此在教学中的“拔节之声”。此次活动时间为1天,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课例展示和研讨,分别在温州市外国语小学和温州市外国语学校开展。
一、新竹破土蓄势头——小学段课例展示
No.1 陈泱诺 《我爱雪莲花》
由温州外国语小学陈泱诺老师执教《我爱雪莲花》。本节课以新疆音乐之旅为情境创设,以寻找雪莲花为任务评价。通过曲中“赏”花、歌中“赞”花、玩中“创”花、乐中“品”花”四个环节,深入浅出,达成教学目标。
No.2 叶婧婧 《赛马》
温州市外国语小学叶婧婧老师带来欣赏课二胡独奏曲《赛马》,本课以有趣的二胡动画导入,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拉弦乐器的学习兴趣。叶老师将乐曲分为起跑、追逐、冲刺三部分,在情境的创设中使学生做到玩中学、动中学、趣中学。通过本课民族乐器的教学,也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信。
No.3 王若然 《噢!苏珊娜》
来自温州私立第一实验学校的王若然老师在课开始利用有创意的蜜雪冰城主题曲进行导入,通过声势律动、节拍体验等环节带领学生学唱歌曲,使学生在歌曲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在歌声中表达的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诺诺”有声源自来——小学组学员评课
市钱瑞华名师工作室“诺诺”班的小学组成员们根据自身深耕教学的经验和思考对早上的课例展开了多维讨论,激起在场老师层层的思维涟漪。吴圆圆老师用三个关键字“精、美、趣”概括,她提出教学目标、学习方法要精确,着重从关注学生能力、关注学习过程是否真实、教学顺序是否合理出发,使学生在常态课的学习中获得有趣的学习过程,从而提升音乐思维。刘爱琴老师提出以体验和素养为抓手,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结合新课标思考核心素养的如何有效落地。林洁老师则认为新教师常态课中的“新”意味着新思想、零起点、新体验,“常”代表着真实。她提出在小学课堂中多使用多觉联动教学法,每个音乐活动都应可易可行,各个教学环节清晰明了,使学生在课堂中总有期待。省诺诺班的南薇薇老师强调教学应遵从“三条脉络”。首先一切活动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兴趣爱好为起点。其次,强调音乐实践,遵从先体验后概念的原则。再者音乐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围绕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特别要注意的是以教学年段来划分音乐活动特点。
三、稚蕊竞相酝芬芳——中学组课例展示
No.1 吴佳诺 《自由幻想的浪漫乐派——舒伯特》
温州东欧中学的吴佳诺老师通过艺术歌曲——《鳟鱼》,使学生深入了解自由幻想的浪漫乐派代表——舒伯特。以高品质的音响材料和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与歌词所描绘情景之间关系,感受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和表现形式。
No.2 吴欣怡 《雪绒花》
温州私立第一实验学校吴欣怡老师以电影《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为教学主线。通过她细腻的故事讲述、精心的学材选择,以情带声地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与故事情节的联系。同时,吴老师引导学生对两次出现的《雪绒花》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进行对比体验,促使学生与音乐产生深切共鸣,从唱会逐步走向会唱。
No.3 邵澄索 《中国戏曲——传统京剧走进现代流行》
来自温州私立第一实验学校的邵澄索老师通过鉴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引出课题,在听、赏、念、唱、演的多元体验中,使学生对传统京剧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拓宽表演场景、探索多元融合,将传统京剧融入流行元素,激发和保持住学生对于中国戏曲的兴趣点和不断探索的好奇心。
四、“诺诺”有声掷地响——中学组学员议课
课后诺诺班的中学组成员们各抒己见,赞赏新教师在课例中所呈现的教学亮点,同时也提出自己对当下教学的困惑以及思考。陈潇潇老师认为教师要注重角色转换,以学生视角进行备课,以好问题驱动课堂生成。同时,在核心素养的立意下应具备高占位的教学视野,针对中学段特点应着重引领学生进行文化探究。张培慧老师从课堂关系角度上提出在课堂中应该精准定位唱会和会唱的关系,要缩小自己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陈静仪老师提出了对于本课在单位整体教学中的立意角度是否需要再思考。
五、郁郁葱葱皆可期——导师总结
工作室导师钱瑞华教授结合一天的课例展示以及工作室成员的评议课进行了总结。首先,钱老师充分的肯定了各位成员对于课堂教学思考的精准性,欣慰于成员们在这两年中的教学成长,同时也对成员们提出了辐射各县市区的殷切期待。其次,钱老师对新教师在教学规范、自身素养、学段特征、关键能力、学习兴趣保持上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范式,同时提出五式“变”法:变看读为背述;变告知为探讨;变是非题为选择题、论述题、辨别题;变音乐播放师为音乐分享师;变生活用语为教学用语。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靠老干为扶持。通过本次活动,工作室成员们不仅从课例和分享中再研音乐教学,同时也是一种“回头看”和教学责任的延续。两年以来,工作室成员们也在一次次的拔节中不断成长,回首开班仪式上导师钱老师嘱托学习“三厘之竹”的扎根精神。心在一艺,其艺必工,一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愿我们都能带着导师的殷殷嘱托,保持对音乐教育的“千金一诺”。
活动报道:郑温柔、张晓慧